2019年12月22日12時19分
將迎來【冬至】節(jié)氣
它是冬季的第三個節(jié)氣
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排行第二十二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
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過了冬至
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冬至過后
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
最寒冷的階段
冬至是中國農(nóng)歷中
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
也是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
中國古代
很重視冬至
當作一年中較大的節(jié)日來過
并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從冬至開始,
就進入俗話說的“數(shù)九”寒天了
三九時間
一九: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
二九:2019年12月31日—2020年01月08日
三九:2020年01月09日—2020年01月17日
從冬至算起
每九天算一“九”
一直數(shù)到“九九”八十一天
即為“出九”
“九盡桃花開”
天氣就暖和了
《數(shù)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
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
犁牛遍地走
但是這個冬至
天氣卻開始變暖了!
今天
我們會在“溫暖的”氣溫中
迎來一次降水過程,
同時風力逐步增大。
最高氣溫將達到
11℃!
而處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
也迎來絕對的高溫
12月19日,南澳大利亞州一只貓頭鷹疑從樹上掉下來,當日最高溫度達到45.3℃,夜間10點溫度為33.6 ℃。
澳大利亞17日起,全國平均氣溫均在40℃以上。澳洲氣候變化研究教授指出,氣候變化使氣溫升高了1-1.5℃。
我們身邊感受到的最大的氣候變化
就是雪少了
小雪、大雪都沒雪
冬至很暖和
霧霾倒是很常見
這一次
霧和霾完美重合
出門戴口罩
本周末河北南部、山東西部、
河南局地有重度霾。
25日,受冷空氣影響,
上述地區(qū)霾天氣消散。
“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冬至后
白晝時間日漸增長。
而冬至吃什么
這幾乎是毫無爭議的
提起餃子誰都熟悉,
但“祛寒嬌耳湯”你聽說過嗎?
冬至吃餃子,
就要從這一碗湯說起。
東漢末年,名醫(yī)張仲景辭官還鄉(xiāng),正趕上隆冬時節(jié),他看到很多無家可歸的人面黃肌瘦、衣不遮體,很多人耳朵都凍爛了。
為此,他研制出一個御寒方子,就叫“祛寒嬌耳湯”,用面皮將煮熟的羊肉包成耳朵的樣子,再下鍋煮熟,窮苦人吃下以后,渾身發(fā)暖、兩耳發(fā)熱,再也沒人把耳朵凍傷了。那天正值冬至。
后世為了紀念這位名醫(yī),更為了防止耳朵凍傷,每逢冬至家家都要包頓餃子吃,“冬至吃餃子,耳朵凍不爛?!?/p>
冬至養(yǎng)生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
起居
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yīng)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yǎng)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起居上,應(yīng)早睡晚起。有晨練習慣的人群應(yīng)注意,晨練時間不宜過早,以免誘發(fā)呼吸道及腦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復(fù)發(fā)。
藥補
在這個階段,有些人喜歡藥物的冬令進補。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潤補養(yǎng)藥物,服用時感滑潤爽口,既能進補,又能治病。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所以冬季進補膏方在有些地方成為一種時尚。
食補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銀耳、豬肝、羊肉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
冬至
別忘回家吃餃子
一家人團圓充滿溫暖
白天最短的日子
思念的夜最長……
2019-12-22 青島新聞網(wǎng)綜合
2019-12-22 愛青島
2019-12-22 愛青島
2019-12-21 我愛金膠州
2019-12-21 藍睛
2019-12-21 青島新聞網(wǎng)
2019-12-21 青島日報
2019-12-21 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
2019-12-21 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
2019-12-21 山東交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