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久久久久综合网|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一区欧美二区成人动漫|久久久亚洲香蕉夜夜夜

  • <ruby id="2ypha"></ruby>
    <code id="2ypha"><menuitem id="2ypha"><small id="2ypha"></small></menuitem></code>
  • <dl id="2ypha"><address id="2ypha"><table id="2ypha"></table></address></dl>
    <acronym id="2ypha"><sup id="2ypha"></sup></acronym>
    <code id="2ypha"><option id="2ypha"></option></code>
  • 青島新聞APP

    打開

    小區(qū)里的團購江湖:全職媽媽租門頭“落地”開店

    2020-06-24 10:01    青島晚報

    小區(qū)里的團購江湖

    “大半夜來船,夠50斤就跑一趟,明天分蠣蝦,周六包蝦仁餃子?!?/p>

    “自家老人種的櫻桃,比市場價便宜,想要的明早現(xiàn)摘中午捎回來?!?/p>

    小區(qū)微信群里,團購江湖風起云涌。

    大青島,小市民。公園樹蔭下夠級的大爺,下班后路邊攤喝著散啤擼著串的小哥大嫚兒,這些面目模糊的小人物,勾勒出了這座城市煙火氣的一面。城市的變革無比宏大,但承載它的,是一個個平凡又清晰的背影。

    進入小區(qū),防盜門一關就是一座獨立王國,但左鄰辣炒蛤蜊的香味,右舍剁餃子餡兒的案板震動,總能輕易穿透物理的隔閡,清晰抵達鼻尖耳畔,撩動心弦。通過手機的鏈接,全職媽媽、居家辦公的白領,把遠在老家田間地頭的蔬菜、沙子口活蹦亂跳的海鮮,攤開在巴掌大的手機里。于是,在疫情期間那段格外孤單無措的時光,小區(qū)門關著,口罩戴著,友鄰間的心防卻松了綁,小區(qū)里的團購江湖熱鬧非凡。人與人的關系就是這樣,有時比鄰十年如路人,有時分一把韭菜即成閨蜜。晚報今日封面故事,聚焦小區(qū)里的“團購江湖”,為您講述不一樣的鄰里之情。

    初涉江湖全職媽媽“自立門戶”

    小區(qū)團購群紅紅火火,最終租門頭“落地”開店

    凌晨三點鐘起床,戴著頭燈進棚,大棚里摘豆角、西紅柿,露天地里摘茄子、黃瓜。上午七八點鐘,十幾樣蔬菜瓜果采摘結束裝車上路。不到九點,還帶著露水的地頭菜運到小區(qū),按照前一天團購情況,過秤分裝做標記,團購群發(fā)布到貨通知。十幾分鐘后,提前訂貨的鄰居們陸續(xù)而來。這是6月22日,福林苑小區(qū)墨寶時蔬小鋪店主墨寶媽媽和墨寶爸爸一上午的安排。

    從2月底在小區(qū)業(yè)主群里隨手分享親戚家的蘋果,到3月份建立屬于自己的團購群,漸漸群成員達到350多人有了穩(wěn)定的顧客,再到6月份辦下營業(yè)執(zhí)照有了固定店面,墨寶媽媽將老家萊西店埠的地頭菜、土特產,借由小區(qū)團購群,送上了幾百戶鄰居的餐桌。

    直播采摘過程孩子現(xiàn)場“吃播”

    為了更方便鄰居們訂貨,3月初,墨寶媽媽從大群里拉出了小群,開始在群里定期推出菜品。“本地露天茄子,頭茬,很嫩。 ”“今天茼蒿很嫩,地頭菜不打藥,就是品相不好看。 ”“喂黃豆嫩黃瓜來了”……不同于一般的菜販銷售,墨寶媽媽夫妻倆還在小區(qū)團購群里做起了圖片視頻直播,回到老家或鉆進大棚或地頭一蹲,現(xiàn)場摘黃瓜摘西紅柿,當場掰開給大家看品質。

    3歲的兒子也成了群里受歡迎的“吃播”,試吃黃瓜、杠69、手工面條、大鵝蛋,每次都能“帶貨”成功。 “群里賣的每樣東西,都是我倆回去看過的,看看地再嘗嘗味道,覺得好才推薦給鄰居,采摘的時候我們基本也都跟著一起采摘,就是為了保證質量。 ”從蘋果、黃瓜、西紅柿,到豆角、茄子、土豆、菠菜、芹菜、蒜薹、甜瓜、葡萄,再到手工面條、鴨蛋、面粉……隨著菜品越來越豐富,墨寶媽媽的顧客也越來越固定。

    手機團購群鏈接小區(qū)與地頭

    隨著團購群的不斷壯大,很快墨寶萊西特產群成員達到了350多人,鄰居們也漸漸成了固定顧客。 “前幾天我賣的嫩黃瓜,下午回到老家現(xiàn)場試吃覺得很嫩很好吃,馬上在群里分享給大家,一晚上就訂了200多斤,到了第二天早上去摘都不夠分。之前賣的甜瓜博洋8號也很受歡迎,一個多月賣了1000多斤。 ”墨寶媽媽說,因為大部分菜品都是先預訂再采摘,所有果蔬不過夜,保證了新鮮和品質,所以鄰居們格外喜歡。

    在整個疫情期間,頻繁回老家拉菜的墨寶一家,甚至成為了村里的代言人。 “那段時間村里人沒法趕大集賣菜,很多菜都滯銷,我們一回去,就有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來問,能不能幫他們賣賣。 ”一輛私家車拉著一家三口在青島和萊西之間奔波,小小的手機團購群也鏈接起了小區(qū)和地頭。

    村里人有產品,墨寶一家走進田間地頭給小區(qū)鄰居直播,第二天一早采摘帶回,疫情期間的這種銷售方式,一度幫不少農戶解了燃眉之急。

    辦執(zhí)照租門頭成功“落地”

    疫情之后墨寶爸爸繼續(xù)上班,群里每周固定開團兩次,墨寶爸爸利用晚上下班和周末時間回老家采摘進貨,同時手機現(xiàn)場直播,墨寶媽媽則負責一邊看娃一邊統(tǒng)計訂單。菜品拉回小區(qū)后,墨寶爸爸火速去上班,墨寶媽媽則負責過秤分揀,把菜品陸續(xù)分給鄰居。 “不能總是局限在手機微信群里,我們想著還得有個固定店面,讓大家能夠去選擇,能夠把我們老家的面條、油、面粉這些土特產推廣出去,讓大家更認可我們農村的東西。 ”考慮到這一點,6月份墨寶媽媽順利辦下了營業(yè)執(zhí)照,還在小區(qū)租下了小小的門頭,成功把團購群從線上做到了線下。

    墨寶媽媽說,現(xiàn)在他們的萊西土特產除了供應自己所在的小區(qū),還同時供應市北一小區(qū)。下一步,希望可以把貨推到更多的小區(qū)。

    隨手分享蘋果受到鄰居歡迎

    “墨寶爸爸上班,我一直自己在家?guī)Ш⒆?,出去找工作也不方便,一直想做點什么,這算是我開始在群里賣地頭菜的出發(fā)點吧。 ”三年前兒子的出生,讓墨寶媽媽成為了全職太太。丈夫老家在萊西店埠,距離青島只有1小時左右車程,一家三口平日吃的豬肉、雞蛋、面粉、蔬果,幾乎全部從老家?guī)Щ??!耙咔槠陂g我們頻繁回老家,當時村里很多老人種的蔬菜運不出來,我就想著能不能跟小區(qū)鄰居們分享一下。 ”

    2月底,墨寶媽媽先在小區(qū)友鄰群里隨手分享了自己孩子吃的蘋果,試著幫親戚推銷自家滯銷的蘋果,沒想到一呼百應,鄰居們紛紛在群里接龍,很快就訂出二百多斤。借著回家拉蘋果的機會,她和丈夫又順手捎上了黃瓜、西紅柿和胡蘿卜,由此,墨寶媽媽開始在小區(qū)鄰居群里推出老家地頭菜。

    行走江湖 門派林立大浪淘沙

    風起云涌的團購群豐富了居民生活,競爭漸顯,有的悄然消失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小小的社區(qū)也是如此。

    疫情之下,適應了長期“禁足”的人們,無論工作、生活,還是健身,連購物都習慣了在社區(qū)內解決。這也促生了大大小小社區(qū)里“團購江湖”的野蠻生長。

    有江湖必然有派別。田間地頭派、自產自銷派、冷凍食品派、無理低價派、溫情脈脈派……為贏得鄰居客戶們,各大門派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人們有時也會為微信群里的各類爭搶客戶的消息感到厭煩,但多數時候,低價高質、帶著露水的各類農產、生鮮讓大家收獲更多的是滿滿的幸福感。

    福林苑小區(qū)一區(qū)李奶奶家的一天從早上7時開始。平底鍋抹油,冰凍手抓餅和烤腸三五分鐘煎出一碟;旁邊灶頭上,小米粥熬出了油皮;餾透了王哥莊饅頭和薺菜包子,再給大孫子下把手工面條,隨手撒進蝦皮、胡蘿卜丁、黃瓜碎;洗一小盆櫻珠,箅子上瀝瀝水,待會兒讓兒子兒媳捎著上班……

    “江湖”初現(xiàn)

    成熟商超環(huán)伺 團購“自得其樂”

    李奶奶所在的福林苑小區(qū)一區(qū),50多棟樓2000多戶。小區(qū)出門就有便民農貿市場,拐過街角還有一連鎖生鮮蔬果超市,步行10分鐘就是寶龍廣場大型超市,一站路外緊鄰李村大集,生活不可謂不便利。但即使在如此稠密的生鮮蔬果供應圈內,幾年間,小區(qū)業(yè)主們仍然自發(fā)形成了兩三個友鄰團購群。

    先是幾戶友鄰熱情地招呼大家一起湊單:愛吃蠣蝦鲅魚的鄰居們湊齊一筐直接跟船老大訂貨,由牽頭的鄰居半夜跑一趟,早上拉回小區(qū)廣場大家趁著上班前火速分完;周末回老家的鄰居,順路捎回自家地里的少量出產,便宜賣給左鄰右舍;還有專門的海蠣子扇貝螃蟹團購群,湊夠了斤數聯(lián)系販子進門送貨。

    沒有固定店面房租壓力,沒有穩(wěn)定貨源貨品囤積,開團頻率和時間全看小區(qū)鄰居們想不想“那一口”,這樣隨緣存在的小區(qū)團購群,憑借的不過是低價和新鮮。電商花樣促銷亂斗,實體商超會員日店慶日廝殺,無論線上線下成熟購物巨頭如何劍拔弩張,野生野長出來的“江湖派”小區(qū)團購群里仍然風輕云淡。在不開團的日子里,大家在群里討論不同大小的海蠣子開火幾分鐘出鍋最嫩,發(fā)布小區(qū)大廣場兒童滑板車尋主啟事,積極推進小區(qū)幼兒園民辦改普惠,也關注小區(qū)保溫層施工進度。一個群里四五百人,不僅銷售貨品,更是小區(qū)自治的指尖縮影。

    “平度火燒、諸城燒肉、王哥莊饅頭,鄉(xiāng)下自己榨的花生油、養(yǎng)的土雞、沒法趕集賣的菜,一下子在群里多了起來。 ”家住天怡景園的任阿姨發(fā)現(xiàn),疫情期間短短兩三個月,自己微信里不知不覺有了平度特產、諸城特產、萊西特產、水果、生鮮、冷凍食品等多個團購群。

    門派林立

    小區(qū)鏈接地頭 溫情競爭并存

    “我們群里關系都很好,有老人教年輕的做蘿卜纓包子、薺菜包子,還有年輕爸爸們曬下酒菜。 ”同樣是超級大社區(qū),李女士所在的中海國際一里城有近4000戶居民,疫情期間各團購群同樣如雨后春筍。小區(qū)團購群不僅滿足了居民餐桌上的一日三餐,更充當了疫情期間的情感交流場。大家在群里秀早餐曬晚餐,聊完孩子聊老公,談完天氣談疫情,原本見面不識的樓上樓下,可能因平分了一個冬瓜而結成朋友。而這也是社區(qū)團購江湖中最常見的“溫情脈脈派”慣常手法,厲害就厲害在潤物無聲、效果一流。

    除此以外,幾個月來,隨著社區(qū)團購江湖越來越龐大,“田間地頭派”、“自產自銷派”、“冷凍食品派”、“無理低價派”等門派也在逐漸壯大,競爭越來越激烈。

    團購群還有更溫情的一面,開不了店的個體戶得以維持生計,全職媽媽有了更多經濟來源,田間地頭滯銷的農產品在遠隔百里外的小區(qū)里被消化,冷庫囤積的速食雪糕得以出清收回成本。李女士還記得,今年一場冰雹過后,群里專門團購過一次被冰雹打過的帶疤櫻珠,模樣不好看沒有販子收購,但借由小區(qū)團購群低價銷售,果農得以減少損失。

    如同所有江湖一樣,團購群之間、團購群內部也有競爭,時時顯露出市場經濟的殘酷一面。同樣的火山石烤腸、北極甜蝦,不同群之間價格差異,鄰居們在不同群間搖擺,尋找最低價格。

    隨著小區(qū)團購群的發(fā)展,有的團購群被“大浪淘沙”而相忘江湖,有的群主從原來自己從老家收菜來賣變成創(chuàng)裕、如意這些在線小程序團購的團長。任阿姨所在的天怡景園不少鄰居成了團長,有了穩(wěn)定的供貨平臺和每天幾次的準時更新,價格更低廉物流更快速,隨意灑脫的“江湖派”被正規(guī)軍成功招至門下。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tài)化,街市再次熱鬧,生活半徑重新擴張,小區(qū)團購群則堅挺地存在下來,豐富著人們的生活。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記者 王曉雨

    專家說“江湖”

    小區(qū)團購“江湖”緣何風起云涌群雄逐鹿?在青島市生產力學會學術部部長、青島市委黨校李光全博士看來,小區(qū)團購群這一業(yè)態(tài)的出現(xiàn),回應了疫情期間小區(qū)居民的客觀需求,引領了居民的消費方式。 “疫情期間,小區(qū)團購的方式,實現(xiàn)了居民近距離購物,降低了風險;同時在交通不暢的情況下,滿足居民對新鮮食材的需求。 ”他表示,受到疫情影響,很多居民選擇將自留或分給親朋好友的自家菜賣給鄰居?!斑@其實是熟人經濟的一種升級,大大拓展了田間地頭出產菜品在熟人間的流通范圍。 ”也讓鄰居間的關系從陌生到熟悉,彼此聯(lián)結更加緊密。

    在未來小區(qū)團購群的發(fā)展上,李光全建議可以走實體化、特色化、品質化道路。一方面將團購群落地,線上線下互促;另一方面保證商品的獨家性,進一步鎖定客源;同時還可以提高服務質量,通過更靈活的取貨時間、更精致化的包裝、更高標準的衛(wèi)生要求等方面,提高團購群品質。

     記者 董真

    最新評論

    打開APP查看更多評論

    精彩推薦

    青島兩大“神器”助陣北斗衛(wèi)星發(fā)射 青島力量閃耀太空

    2020-06-24    青島早報

    【區(qū)市觀察】逆勢增長 青島高新區(qū)是怎么做到的?

    2020-06-24    青島新聞網

    【一線訪談】胡孝潭:哪里需要,哪里就是我們的戰(zhàn)場

    2020-06-24    青島新聞網

    H5 |“寶藏天團”已上線 6位青年榜樣講述青年擔當

    2020-06-24    青島新聞網

    安徽路老建筑 為何能吸引眾多文藝青年來打卡

    2020-06-24    青島新聞網

    端午節(jié)到了 自己動手其樂無窮 教你做紅燒肉粽子

    2020-06-24    青島新聞網

    改造大升級 青島61個老舊小區(qū)改造開工

    2020-06-24    大眾網

    工業(yè)互聯(lián)網精彩故事天天講 寥寥數人24小時可產洗衣機6000臺

    2020-06-24    青島日報

    查看更多

    青島新聞APP

    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