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專稿八旬老翁李裕聰,為了彌補自身文化水平低的缺憾,利用一年多的時間,手抄了一本《新華字典》。
7月22日,記者來到了82歲老翁李裕聰在長春的家,看到了這本厚厚的手抄字典,8500多個漢字以及檢字表,字跡工整,令人嘆服老人的恒心與毅力。
李裕聰老人是山東人,年少時因家境貧窮僅讀過兩年私塾,十幾歲時闖關東來到了長春,當了一名泥瓦匠。老人一生勤奮好學,1979年從原長春市房產經營公司退休時是七級技工,這是當時技工中的最高級別。老人退休后,喜歡閱讀《水滸》、《封神演義》、《隋唐演義》等小說,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很多生字,查閱《新華字典》上的小字,很是吃力。于是,他就從1999年初開始用圓珠筆抄寫商務印書館1971年版《新華字典》,一邊抄,一
邊學,到2000年6月,他不僅抄完了字典上收錄的全部漢字,而且基本熟練掌握了其中大部分漢字。他現在再遇到生字時,就查閱他這本手抄的大字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