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沒有開學,可吳曉林還是像往常一樣離開萊陽老家提前返回學校,打理一下自己的“陽光基金”。2月10日,他來到學校郵局,按照計劃,給遠在湖南省邵陽市綏寧縣的15名貧困學生匯去1500元錢。
吳曉林是中南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學院(校址在長沙)大四學生,靠獎學金和勤工儉學所得創(chuàng)立了“陽光基金”
。4年來,他共支出一萬多元,幫助24名瀕臨輟學的貧困學生留在了校園。
“剛入學的時候,我得知班里有五分之一的同學要申請助學貸款,就想,貧困的農(nóng)村得有多少人連小學和初中都上不起呀!”吳曉林說,入學班會上他就產(chǎn)生了一個念頭:設立一個基金資助特困學生,讓需要幫助的貧困學子沐浴愛的陽光,名稱就叫“陽光基金”。為保證資助能長期進行下去,吳曉林設置了一個公式:陽光基金=稿費×50%+獎學金×40%+勤工助學收入×30%+其他收入。于是,做兼職記者的他常常在深夜里“爬格子”,校園里也經(jīng)常能見到他打掃衛(wèi)生勤工儉學的身影,學習當然更是刻苦。吳曉林告訴記者,他4年共獲過5次獎學金,這是基金最大的來源,此外還賣過夜宵、撿拾過廢紙。
2003年夏天,吳曉林得知綏寧縣山洪暴發(fā)、學生面臨失學的情況,當即聯(lián)系當?shù)匾凰W,寄去800元資助了4名小學生。2005年8月,吳曉林通過綏寧縣教育局給5名貧困中小學生寄去1000元,并決定按每人每月200元長期資助下去;此外,還聯(lián)系長沙市第一福利院,每人每月30元助養(yǎng)了3名孤兒……
其實吳曉林家里并不富裕。2月14日,記者在他的家鄉(xiāng)萊陽市譚格莊鎮(zhèn)西吳家村了解到,他的父親吳慶軍是小學教師,母親也沒有固定收入。吳曉林每年的生活、學習費用都要家里承擔。但他的母親趙翠珍卻常常鼓勵他:“只要你認為對,我們就支持你一直做下去!
讓吳曉林高興的是,自己的舉動得到了同學們的理解和支持!瓣柟饣稹毕仁撬粋人搞,后來又有5名同學加入,他們已經(jīng)捐了2000元給特困學生。政治學與行政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彭忠益對此更是贊賞:“大學生自設基金,奉獻愛心資助特困生上學,體現(xiàn)了他們良好的道德素質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是當代大學生學習的榜樣。”
“如果資金允許的話,我很希望擴大資助范圍。”已被保送攻讀研究生的吳曉林告訴記者,目前“陽光基金”余額已經(jīng)不到1000元,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學加入進來。(劉心恬
張子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