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泰撤離再次詮釋本土化艱難 日韓手機深陷中國“滑鐵盧”
本報記者趙壘
1月8日,韓國泛泰中國總部所在地———北京豐聯(lián)廣場的辦公室里,為泛泰打工的全體中國職員
們度過了他們在這個韓國第二大手機企業(yè)的最后一個工作日,泛泰手機悄然退出了中國市場,又一個當初虎視中國手機市場的日韓手機巨頭轟然倒下了。
日系手機潰敗后的陰影
這一兩年對日韓系手機企業(yè)來說真是流年不利。尤其是日系手機企業(yè),中國市場更成了他們的夢魘。
就在一個半月前,曾經(jīng)在中國風光一時的NEC手機正式宣布NEC將完全退出除日本之外的2G、2.5G手機市場,從而無奈地離開了中國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里,NEC肩負著日系手機在中國市場能打出一片江山的希望,在經(jīng)歷了長達幾年的陣痛并付出480億日元的沉痛代價之后,終于無奈隱退中國市場。NEC手機的退市表明,日系手機企業(yè)在苦苦掙扎了數(shù)年之后,全線退出中國市場,日系手機在華已徹底失敗。除了水貨,中國市場已經(jīng)很難看得見日本手機。
日系手機的崩盤始于2005年3月,東芝是第一家退出中國手機市場的外國手機品牌。
緊隨其后的是松下。從2003年底起,松下就拉開了退出全球手機市場的序幕。而在2005年12月松下公司徹底宣布關閉位于菲律賓和捷克的兩家手機制造工廠以及美國手機研發(fā)中心,并裁員1400人。同時停產(chǎn)了位于北京的工廠,稱全面轉型3G產(chǎn)品。松下手機至此退出中國市場。
接下來被中國市場淘汰輪到三菱了。從2005年年中到2006年年初,三菱在國內毫無動靜,僅僅推出了一款新品,大部分家電賣場銷售的手機都是存貨。2006年2月三菱移動召開公司內部會議,宣布裁撤了位于京滬穗的手機部門,并正式退出中國手機市場。
漸行漸遠的韓系手機
作為任何一個國際手機品牌的必爭之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當初不僅吸引了日本企業(yè),諸多的韓國企業(yè)在前幾年更是躍躍欲試,尤其他們在看到三星手機在中國大賺特賺的時候,更增添了他們義無反顧地進入中國市場的信心。事實證明,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當初都是急功近利的盲目隨行者,并沒有很好地研究中國手機市場的特點就大膽投入,韓國的幾大手機品牌如LG、SK、泛泰和唯開(VK)等都是在這個階段蜂擁而入的。
市場是無情的,這些韓國企業(yè)最后都沒能成為中國市場上第二個三星。在一個相當長的階段,中國手機市場上的韓系手機中,三星位于諾基亞和摩托羅拉之后穩(wěn)居中國市場的第三位。而LG經(jīng)過在華巨額品牌運作下也只在中國市場的前十名之外徘徊著,除了其“巧克力手機”在巨額廣告投入下多少有點知名度以外,其他產(chǎn)品基本不為公眾所知。僅就品牌來說,LG只能算個二線品牌,而像泛泰、SK、唯開則歸于三線以外的品牌。
韓系手機的真正陣痛是從去年7月唯開突然宣布因無力支付17.8億韓元的到期債務而申請破產(chǎn)而開始的。接著,唯開在中國的合資企業(yè)———福建唯開也被曝光運營難以為繼,成為退出中國市場的第一家韓系手機廠商。
有專家指出,本土化不強是這些日韓手機廠商最終落敗的一個共同原因。以泛泰為例,它進入中國的時間較晚,且沒能及時推出經(jīng)典的暢銷產(chǎn)品。而日系手機則過于側重功能,忽略了中國消費者對外觀的追求,且大都打中高端牌,在渠道上又沒有大量投入。來自諾盛咨訊的分析師就曾對媒體總結說:“伴隨著全球手機市場競爭的加劇,由于手機行業(yè)利潤的攤薄,而來自銀行和政府的支持也在弱化,缺乏規(guī)模優(yōu)勢的中小廠商未來出局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