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pe Schyns教授表示:“當大腦在執(zhí)行某項特殊的任務時,我們能夠測試出大腦某些領(lǐng)域腦電波(EEG)的活動,但盡管如此,我們不知道這
些腦電波所傳達的具體信息。我們進行此項實驗的目的就是解碼腦電波,從而識別其中蘊含的信息。”
Philippe Schyns教授表示,這項研究向我們展示了在面對不同的可視面部表情時,腦電波如何演變成不同的模式,以對其進行編碼。Philippe Schyns教授補充稱:“這就有點像是無線電波對處于不同頻帶的無線電臺進行編碼一樣。這項研究對于構(gòu)建者“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極具深遠的意義。
據(jù)悉,目前這項研究成果被刊登在著名的生物醫(yī)學類期刊《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Biology)上。(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