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臥波,飛閣回瀾,這說的是青島前海棧橋。前海棧橋,名聞遐邇,是青島的象征和驕傲。可是,現今還有多少人知道,青島曾經有過一座后海棧橋?那時候,前海棧橋和后海棧橋,一前一后,一南一北,膠州灣外灣內,她們遙相守望,共同演繹著這座城市海岸線的傳奇。
早年間的棧橋,其功能并非如今僅僅是旅游觀光,她是作為碼頭而修建和存在的,主要用于靠泊船艇,方便海上人員陸海之間的交通往返。
1934年6月至1935年7月,青島港務局決定在西鎮(zhèn)四川路附近海岸修建后海棧橋,其主要用途是供中外海軍泊船之用。具體位置就在現在的輪渡西鄰,原阿克納橋址西南側約一華里處。這座后來被搬上過銀幕的棧橋,因其地理位置和美軍駐扎而被附近百姓俗稱為“后海棧橋”或“美國棧橋”。
后海棧橋工程是青島港務局自建項目,投資為2.5萬元。棧橋全長183.5米,寬2.5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離棧橋岸端東側還設有一座小樓作為海軍招待所,招待所樓前建有球場。招待所小樓建筑精致,室外臺廊用紅藍雙色瓷磚鋪地,室內走廊是平整的水磨石,室內樓梯也是水磨石的,樓梯扶手是銅質的。
后海棧橋通往四川路的36級臺階
后海棧橋橋面比四川路路面要低許多,所以棧橋岸端建有高高的臺階通達四川路。該臺階共36級踏步,36級踏步分3組,每組12階。高高的臺階有護欄,與棧橋橋面護欄同樣形式。
后海棧橋工程于1934年6月開工,1935年7月完工。
原后海棧橋招待所小樓,后來成為四川路二小教學樓。
上個世紀50年代初,后海棧橋招待所小樓以及球場改建為四川路第二小學,進出后海棧橋的四川路大門,成為四川路二小的校門,一道圍墻把棧橋本體攔在墻外。
與此同時,偶爾還有漁民小船停靠,但絕對再無軍船靠泊,后海棧橋泊船功能逐漸退化,終遭廢棄。
那時候,附近的居民都非常熟悉后海棧橋,熱衷于到棧橋和附近的海灘上釣魚和嬉玩。
從棧橋向四川路二小校園看去,因為海浪的沖積,海灘掩蓋了棧橋末端的橋面,末端的橋面消失在海灘下面,并且從四川路二小校園圍墻下面延伸進入四川路二小。
天氣好的日子,棧橋上有釣魚的。
夏天,有游泳的,扎猛子跳水的。初學游泳的少年,數著后海棧橋的橋墩子,一招一式地練著狗爬。水很清,有一次,我曾在棧橋上看到水里的海蜇,還來不及歡呼,已經被附近水中的幾個少年捉去。
寒冬,海面上有碎浮冰,棧橋上一個人也沒有。
五十年代中期,有一天,一條拖船,拖著一條大船,自西向東從團島那邊過來,從棧橋頭海面經過。過了棧橋頭不遠,拖船向右轉彎,順著棧橋的東側,向海灘駛來。大船碰到棧橋,碰歪了好幾根橋墩子,她從此坡腳。那大船被拖到淺灘岸邊拆卸,這里的海灘熱鬧了一陣子。
大躍進的日子,她的護欄,被拆除用于大煉鋼鐵。
六十年代初,還能在那一帶的海灘上,近距離看到后海棧橋那跛腳的孤寂姿影。
那時候乘船進出大港或小港,經過這一帶海面時,總能看到后海棧橋和四川路二小那高高的樓梯輪廓。
拆除中的四川路二小校舍,原后海棧橋招待所、陸端橋面、連接四川路的臺階以及球場。
曾經的后海棧橋
與上圖相比,幾乎是在同一個位置,同一個角度,球場尚在,棧橋不再。沿海球場不再沿海,成了內陸球場。
再后來,后海棧橋海域被填海造地,海岸線被推進,沿海成了內陸,后海棧橋徹底消失。
以上是電影《?;辍返闹戌R頭,就是在后海棧橋上拍攝的。
后海棧橋比前海棧橋年輕,我初識她的時候,她尚在及笄之年,記憶中的她曾如此俏麗。
曾經見過后海棧橋的上了年紀的人,一定深深懷念曾經美麗的她。不曾見過后海棧橋的年輕的人,一定對她有著美好的遐想。
2019-10-07 青島日報綜合
2019-10-07 青島財經網綜合
2019-10-07 大眾網·海報新聞
2019-10-07 青島新聞網綜合
2019-10-07 新華社
2019-10-07 青島新聞網
2019-10-01
2019-10-07 青島新聞網
2019-10-07 青島新聞網房產
2019-10-07 青島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