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教育部、公安部對從事學歷造假的五個學歷查詢的非法網站進行打擊曝光。一直以來,國家對假文憑的打擊就一直沒有松懈過。但街頭“辦證”的字樣仍隨處可見,生意照樣紅火,價碼也水漲船高。
制假販假 推陳出新
早在2002年,教育部為保護廣大畢業(yè)生的合法權益就全面實行
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注冊、網上查詢制度。經注冊的學歷證書由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備案后,進入全國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檔案數據庫,通過“中國大學生網”提供給社會查詢。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剛開始的學歷證書查詢系統,反而成了假文憑的“官方廣告”。
只能顯示文憑上的文字信息,而沒有圖片信息。偽造者就利用這點漏洞,先將某一真實的學歷證書內容(如姓名、出生年月、學習時間和所學專業(yè)、證書編號等)查明,在偽造的學歷證書上,除了相片外,其他內容和實際存在的真實證書完全相同。如果將假證上的信息輸入到查詢系統,顯示結果就是一張真實的文憑。有了“官方認可”,假文憑越賣越火,價碼從之前的200元左右,漲到了500多元,而且有了“官價”。
后來,畢業(yè)生“彩照上網”,很多“假文憑”的購買者要求能在網絡上“有據可考”。于是造假者開始“規(guī);苯洜I,索性自己創(chuàng)辦起了“官方網站”,寄希望于魚目混珠。主顧要求網上查詢的時候,輸入偽冒中國大學生網的網址,不細看,確實一般無二。記者在暗訪中得知,目前,一張“看不出毛病”的假文憑,最高可以賣到1000多元。而且,由于政府打擊力度大,假冒網站越打越少,假文憑的成本越來越高,價錢又有上浮的趨勢。
買方市場推波助瀾
為什么假文憑越賣越貴,買者還會越來越多呢?假文憑的“走俏”使我們不禁對當今企業(yè)的用人制度產生了種種質疑,當用人單位和應聘者都要體現自我價值最大化的時候,矛盾就會自然而生。小劉(化名)是北京一所重點大學體育師范專業(yè)2004屆的畢業(yè)生,當記者在一次招聘會上遇到他的時候,正值他沮喪的從一家特殊教育幼兒園的展位里走出來。當記者問及情況時,劉苦笑了一聲對記者說:“我本來的工作定位是重點高中的教師,后來降低到普高、初中、小學,現在竟然連特殊幼兒園都沒戲了!庇浾邌枺骸澳憧梢愿麄兩塘肯仍囍v啊,沒準他們聽完后覺得不錯呢?”“你不說這個我還不生氣呢,那些用人單位一聽你是本科生,連簡歷都不收,真是不明白,他們到底看重的是什么。”小劉的經歷相信不少本科生都經歷過,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假如小劉拿的是一張研究生學歷(無論真假),受到的“接待”就會截然不同。
據記者調查,如今多數招聘單位一味的追求高學歷的招聘制度,很大程度上成為了助長假文憑“買方市場”的催化劑。
防假打假刻不容緩
面對假文憑的不斷“推陳出新”以及假文憑現有的巨大的需求市場,有關專家紛紛表示:文憑打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民法教研室林嘉副主任和刑法教研室韓玉勝主任指出,國家在法律上已有規(guī)定,販賣假文憑等純屬違法行為,既然法律已有規(guī)定,就應該依法辦事,加強執(zhí)法力度,讓法律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首先,公安機關要加大打擊力度,對犯罪分子進行嚴厲打擊。其次,要加強特種行業(yè)管理,嚴格控制印章的鐫刻。
北京市政府人事局大中專畢業(yè)生就業(yè)處韓慶林處長說,假文憑實際上是把學問庸俗化了。其實公司要驗證是不是假文憑,打個電話向學校檔案部門一詢問就可以了,而實際上許多公司都免去了這道程序。據了解,北京體育大學接到的查詢檔案電話幾乎都是私營企業(yè)打來的,而國有企業(yè)對此卻很淡漠。“源”清方能流“潔”,學校的歸檔工作也是清除“假文憑”現象的重要方面。只有建立完善的檔案體系,讓持假文憑的人沒有空子可鉆,才能從根本上消除此類“李逵與李鬼”難分真假的現象。
特約編輯:wgl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