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派出所協(xié)警邱某與蔡某知法犯法,在賓館趁女子醉酒不省人事之時實施強奸,最終難逃道德與法律的懲處。日前,浙江湖州南潯法院對該案作出一審判決,兩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南潯法院根據(jù)犯罪事實,考慮到兩人屬臨時性的即意犯罪,事前并無商謀,且事后主動自首,并取得被害人諒解,給予酌情從輕處罰,判決兩被告各入獄三年。(10月30日中國網(wǎng)) ????何謂“臨時性的即意犯罪”?筆者百思不得其解, ????誠然,搜尋法律文書,并無“臨時性的即意犯罪”之說。南潯法院的這一發(fā)明創(chuàng)造,足以載入史冊。有此創(chuàng)造,兩名協(xié)警便可被給予酌情從輕處罰,可見南潯法院之良苦用心。 ????南潯法院的意思也許是指,被告人的強奸是臨時起意。事實上,從新聞報道足以看出,被告人更像是蓄謀已久,哪有臨時起意的影子?可以預(yù)言,一旦有此惡劣先例在前,接下來也許會有臨時性腐敗、臨時性殺人吧?說白了,這種語言表述的背后,讓人窺視了一些部門的微妙居心:把語言當(dāng)作一門“藝術(shù)”,然后自由裁決。 ????30日還有這樣一則新聞——“市民起訴河北邢臺市政府不兌現(xiàn)1650萬招商獎金?!痹诋?dāng)庭質(zhì)證中,邢臺市政府的代理人表示,這個獎金可給可不給。“邢臺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鼓勵招商引資的‘六十條’是市委、市政府的文件,不是面向社會的懸賞告示?!畻l’中對此類情況的提法是,項目受益單位‘可以’給予獎勵,但不是強制性必須獎勵。”(10月30日《中國青年報》) ????如此玩文字游戲,足以看出相關(guān)部門不夠真誠,一個“可以”也可以看出政府部門預(yù)設(shè)了可進可退的空間。 ????中國文字意味無窮。多年來,不少部門嫻熟地運用文字,換一種表述就能達到“神奇”的效果,或能遮蔽真相,或能掩蓋丑聞,或能埋葬事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成了不明真相的群眾。比如,把“貧困”說成“低收入”,把“失業(yè)”說成“下崗待業(yè)”,把“公費旅游”說成“考查學(xué)習(xí)”,把“窮人”說成“待富群體”……顯然,經(jīng)過此番打扮,這些被表達的詞語,讓人聽起來賞心悅耳,看起來格外光鮮。但老百姓實際上只有叫苦不迭的份,他們被表達了,被愚弄了。 |
上一篇:臨時性強奸是褻瀆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