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是我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節(jié)日?!岸宋纭倍肿钤缫娪跁x代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烏角黍?!薄敖鞘颉奔呆兆?。端午主要有賽龍舟、祭龍、采草藥、掛艾菖、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習俗。下面我們從“端”、“午”二字的古文字形來解讀端午節(jié)所承載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
“端”原來寫成耑,后來才加了立字旁。耑是象形字,甲骨文像草木初生之形。字的上部像植物初生漸生枝葉的形狀,中間一橫代表大地,下部則像其根須的形狀,上部的點代表土?!墩f文解字》:“耑,物初生之題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古人在造耑這個字的時候,是用它表示植物快速生長的樣子,并引申出“初始”、“快速”的意思,所以有些耑字旁的字就有這層意思。如“湍”表示水流得很快、很急。“喘”表示呼吸很快、很急。如“端”表示初始、開端。
《廣韻》:“午,交也”;《古今韻會》:“一縱一橫曰旁午,猶言交橫也”?!拔濉笔窍笮巫郑坠俏南駜蓚€籌碼交叉形,或于上下各加一平橫籌碼。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五,五行也。從二。陰陽在天地間交午也?!笨芍绾臀迨峭敉醋?,它們都有縱橫交錯的意思。如午道,是縱橫交貫的要道;午時,是白天十一時至十三時,正是陽氣極盛、陰氣始生的交午之時;五花肉,并不是指五種花色的肉,而是指肥瘦相間的肉。這也是為何古人將農(nóng)歷五月稱為午月的原因。
因此,“端五”即“初五”?!拔濉庇峙c“午”相通,故端午即農(nóng)歷五月的初五,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午節(jié)又叫做“端陽節(jié)”。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的時候,中國大部分地方都進入了高溫多雨的季節(jié),這樣的環(huán)境特別適合植物的生長,植物因此進入快速生長階段,而蛇蟲鼠蟻等動物的活動日漸頻繁,各種細菌也開始滋生。所以端午節(jié)最初是為了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掛艾草是用來驅(qū)蟲的,而雄黃是一種像石頭一樣的礦物質(zhì),有劇毒,動物吃了會死掉,可以用來驅(qū)妖、避邪、殺蟲。所以端午節(jié)就有了掛艾草,喝雄黃酒的習俗。在古人眼中的五月是個“惡月”,陰陽相爭,生死其分,五月初五更是惡月中的惡日,所以,這期間的一切行事都以靜養(yǎng)安息為主,尤其注重端正自己的行為。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不忍舍棄家園,于五月五日投汨羅江,于是人們?yōu)榱思o念他而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新增了吃粽子、賽龍舟這些習俗。
端午節(jié)這天,不少地區(qū)的燈謎組織、燈謎愛好者喜歡舉辦寓教于樂、人們喜聞樂見的端午猜謎活動,燈謎的題材圍繞端午這個主題而創(chuàng)作。如“端午(猜一成語),端有先的意思,午在地支中對應馬,所以謎底是:一馬當先”;“端午前后(猜一字),‘端’的前面是‘立’,‘午’的后面是‘十’,所以謎底是:辛”;“端午前夕(猜一老舍作品),端午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那么端午前就是五月初四,夕扣合夜,所以謎底是五四之夜”;端午(猜一中藥),端有正的意思,午對應馬,所以謎底是正馬”。
此外還有一些以端午和粽子為謎底的謎。如“馬年伊始(猜一傳統(tǒng)節(jié)日),馬年對應地支中的午,伊始為開端的意思,所以謎底是端午”;“傍山而立,無言相許(猜一傳統(tǒng)節(jié)日),這條謎用到了增損離合法,相當于數(shù)學中的加減法,將‘山、而、立’組合成為端,‘許’去掉‘言’為‘午’,所以謎底是端午”;“標字多兩點(猜一食品),這條謎需用用到數(shù)學中的加法,將‘標、字、兩點’打亂重新組合就可以得到謎底,所以謎底是粽子”;“珍珠白姑娘,許配竹葉郎,穿衣去洗澡,脫衣上牙床(猜一食品),這條謎屬于事物謎,主要采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對事物的外表、形體、特征等方面進行描述,所以謎底是粽子”。
“日逢重午,節(jié)序天中”。文人在端午節(jié)這天還喜歡通過書寫對聯(lián)來直抒胸臆。如:“美酒雄黃,正氣獨能消五毒;錦標奪紫,遺風猶自說三閭?!鄙下?lián)描寫飲雄黃酒,身體內(nèi)的正氣特別能消除五毒。下聯(lián)龍舟競渡奪取紫色錦標。這是一種遺留下來的風俗。眾所周知,愛國詩人屈原為楚國三閭大夫,五月五日沉汩羅江,后人紀念他,以劃龍舟競賽為祭祀活動,故稱“錦標奪紫”。如:“去穢除邪,千戶門前懸虎艾;尊賢吊古,萬人江岸喝龍舟?!边@副對聯(lián)描述了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和一項重要活動:家家戶戶在門口懸掛艾葉,以辟毒驅(qū)邪;各地紛紛舉行龍舟競賽以“尊賢吊古”紀念屈原?!扒簟薄叭f人”“四海”“八荒”分別反映出端午習俗的人數(shù)之多和地域之廣。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描寫端午愛國情懷、端午民俗、端午鄉(xiāng)愁的對聯(lián),如:“時逢端午思屈子;每見龍舟想汨羅?!薄褒堉鄹偠?,不忘楚風余韻;詩臺抒懷,更憶圣哲先賢?!薄鞍蓑?qū)瘴千門福;碧水競舟十里歡。”“酒酌金卮滿;盤盛角黍香。”